2017國際青少年數學奧林匹亞(International Teenagers Mathematics Olympiad(ITMO 2017) 參賽心得 臺北市立西松高中國中部 九年級 劉得徵在我五、六年級時,我認為讀英文寫的數學是不可能的。但上大學後幾乎每門科系都必須用原文上課,面對英文寫的數學是遲早的問題,我決定練習用英文看數學。國一時,我第一次挑戰英文卷,但進考場時該背的數學常用單字在考場忘得一乾二淨,沒有辦法成為2015ITMO國手。不過沒關係,下次還有機會。到了升國三的暑假,我改變策略,不斷練習歷屆考題,熟悉寫英文卷的感覺。我報名的是中級卷,英文敘述較少,比的還是數學。我發現幾何題用的英文敘述少,領悟「輸贏在幾何」。考試時,我抓到感覺,看不懂的題目努力猜題意與答案,並把配分重的填充題穩穩拿下,有一題粗心的也檢查出來了,加上運氣,拿下131分〈滿分135〉,獲選為國手,到菲律賓達沃市比賽,是人生重要的里程碑。 第一次用英文寫、英文答,第一次利用上學期間出國比賽,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。不過寫計算題時,可以使用數學符號,單字拼錯不會扣分,只要用Let假設未知數。隊際賽有英文強的隊友,可以解釋題目的意思。考前準備隊際賽時,因無法聚在一起,只好用Skype通訊。不過練習時比想像中順利。 國三課程、考試非常緊湊,出國一星期課程落掉很多學校課程,出國前會比同學還要辛苦。終於搭上飛機了,和台灣的菁英聚在一起,國一的學弟問了一題,我一直想不出來,一樣國三的隊友卻應答如流,我才知道學校的課業讓我變笨。第二天是隊際賽、文化之夜練習和開幕式。第三天是Puzzle競賽,比的是立體四子棋,是容易上手且強化大腦的遊戲。全大會共256人參加比賽,前8強會頒獎,不過是單淘汰制,皮必須繃緊。第一位對手讓我暖腦,第二位則是保加利亞籍的選手,有輸的風險。前兩盤我們倆各贏一盤,到了緊張的第三盤,有三次只能在一處下手,否則必敗。而那三次我都看出來,也都下對位置,以守代攻,反敗為勝。直到32強,遇到印尼隊的選手,第一盤比了很久卻輸了,第二盤我犯了低級的錯誤,我發現我已經輸了,我用拖延戰術掙扎,仍然徒勞無功。不過全台灣只有1人進16強,本來以為8強是台灣人的廝殺,結果都是外國人玩,非常可惜。第四天是考試,我以為題目會用艱深的英文,只能考30分〈滿分120〉,結果考的還是數學,英文都看得懂。非常有希望,數學的難題多半解開了。有一題幾何〈第8題〉我仔細看到要求周長,但解不出來,猜答案時猜到面積。不過第一題以為簡單卻粗心,幸好考完以前有檢查出來並更正,沒有重蹈上次的覆轍。隊際賽我們從練習時不斷改變策略,分配到適合各自的題目,我發現自己能力的進步,並且兩題都答對、過程完整,隊友用微積分破解第8題〈順帶一提:我們的題號和都是9〉。到了後兩題,有一題是天平題,我忘記培訓時教的方法,沒有答對。第五天是鳥園和巧克力工廠參觀,第一次自己製作巧克力。晚上是意義非凡的文化之夜。台灣隊演奏閩南語歌謠─望春風,和前幾次的舞蹈很不一樣,也換到很多禮物,並把自己手上的全數送出。第六天是緊張的頒獎典禮,出題老師以為題目能難倒考生,但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,看似平凡的外國選手如此厲害!共5人滿分,金牌線畫到115,而我只有105,拿銀牌。我雖然是全台最高分,但是我只是站在年齡的肩膀上,相信後進們到了我的年齡能拿滿分。至於個人賽填充第8題,我依照慣例屁股挨了一掌〈那一掌是為了建中科學班而打〉。下午到伊甸園吸收綠色能量,並騎空中腳踏車和吊索,雖然可怕但也很享受,可以說是另類的國中畢業旅行。到了不lucky的Day 7,要回到可怕的台灣〈又要考試、變笨〉心情不太好。 因為隊際第10題,回台灣後孫老師在Line上丟關於天平的講義防止我腦袋僵化,思考天平題使我變有精神。下一個目標是科學班,我要努力考上,結束學校的摧殘。再度感謝九章的孫文先老師,在我小四時用題目把我難倒,讓我在數學界低下頭,不再自以為是,時時不滿足現狀,時時充實數學能力,體會到學校同學在數學上的艱苦。謝謝參加比賽的12名隊友及其家長,給大家討論數學的空間,還有一些沒有參賽,默默贊助衣服、默默希望我們拿金牌、默默幫我們不知道的忙的人。因為大家的付出,我才有機會比2017ITMO。希望自己考上建中科學班,全台灣的國三生考上自己的理想高中。
_________________孫文先 敬上